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一周年:建设红似火 山海绿依旧

2023-08-24 15:02:4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钦州8月24日电 题: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一周年:建设红似火 山海绿依旧

中新网记者 杨陈

8月,当初秋的晨光洒满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出水坳时,40岁的旧州镇陆华村村民张美总觉得眼前的景象与儿时的记忆相比,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相关资料图)

出水坳,是旧州镇当地人取的地名。而随着2022年8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动员大会在此举行,这里有了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未来该枢纽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河省水船闸。

在张美印象中,这里曾经灌木丛生,是一片沼泽地。时隔一年,近2000名施工和作业人员、653台(套)机械设备在此进行土石方开挖和边坡防护,5座高边坡已经挖成,航道的走向初显。眼前车来车往的建设景象已然颠覆了张美的旧印象,但作为马道枢纽边坡绿化班组长,在张美及工友们的精心建设下,“覆绿的边坡仍是儿时绿绿的模样”。

平陆运河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运河途经之处,有山地,有险滩,也有村庄、道路。这里不仅是许多像张美一样原居民的故土,也是大量动植物赖以栖息的家园。

“平陆运河始终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沿河生态廊道,构建绿色和生态运河。”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介绍,为达到上述目标,运河将设置36个生态涵养区,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在运河越岭段建设中国首个跨运河的专用动物通道,并设置鱼类增殖站、鱼道,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动物生态阻隔问题;避让生态敏感区,强化生态多样性保护,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位于钦州市钦江主河槽内的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塔吊挥舞巨臂,挖掘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正有序开展泄水闸底板浇筑作业。在泄水闸左侧,两块写着“鱼道”二字的标志牌尤为醒目。

“这是钦江上的首个鱼道,预计今年底或明年1月建成。”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潘剑告诉记者,青年枢纽在设计阶段开展了鱼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现场采集物种,观测它的习性来指导设计。

“我们在青年枢纽的发电站下游设置了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两条鱼道,两条鱼道洄游的鱼将会在鱼道的‘观察室’汇合,然后全部通过竖缝式鱼道洄游,在青年枢纽发电站上游155米处的鱼道出口游出。”潘剑说,上述鱼道可满足鲮鱼、赤眼鳟、河鲈鱼、合浦绒螯蟹和鳗鲡的洄游需求。

从青年枢纽沿钦江顺流而下,便是平陆运河航道15标段,即入海口段。百米见宽的钦江江面上机械轰鸣,数艘反铲挖泥船、抓斗船挥舞着巨臂挖出江底泥层,放置在旁边的泥驳船上。江岸上,多台大型挖掘机一字排开,将淤泥从泥驳船转运至土方车上,再运输至晾晒场。远处入海口近海段,中国自主建造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的绞刀潜入海中,飞速运转,绞碎的泥沙碎岩经排泥管,由泥泵输送到1200米以外的临时消纳场。

与工地上的热火朝天形成对比的是,江边延绵数百米的红树林静静生长,并未受到过多“惊扰”。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独特生态系统,它既是守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绿色长城”,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平陆运河航道15标段位于钦江南段和茅尾海水域之间,分布有大量红树林。

“在航道开挖施工前,我们先对施工区域周围的红树林附近软基进行了波浪桩等加固,避免因航道开挖等造成岸坡坍塌,红树林分布面积减少。”中交天航局广西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经理赵海丰指着江岸边长达500米的橙色防污屏告诉记者,这些防污屏可以将施工区域和沿岸的红树林隔离开。通过它的孔隙率、自清洁材质,可对施工产生的悬浮物进行最大程度的阻隔,从而减少对周边红树林的影响。

作为中国大蚝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平陆运河的修建是否会对茅尾海区域内大量的原生大蚝产生影响?赵海丰称,项目部也在配合平陆运河集团开展大蚝种质的应采尽采,目前进行暂养,后期在平陆运河集团统筹下,还将进行大蚝种质的异地补偿。(完)

上一篇 : 连续两部电影票房失利,52岁的古天乐,真的该退休了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