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时代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蒸蒸日上,购买者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新能源车还属于新生行业,相关法规不够完善,加上个别企业的技术也不到位,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大量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投诉案件反映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2022年6月7日,有消费者在深圳某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能源混动汽车,并在6月12日现场完成了交付。随后三天时间里,车辆在倒车、上坡、直线行驶时出现整车剧烈抖动的现象,驱动电机故障指示灯和车辆动力系统故障指示灯亮起。消费者联系交付中心售后方并将车辆送至中心检测维修,被告知车辆发生故障是由于MCU(电机控制单元)控制器问题,可以对发生故障的控制器进行整体拆装更换。消费者认为该车辆为未上牌新车,车辆在出售交付前已为不合格的故障车辆,于是要求更换车辆。经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调查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商家承诺给消费者更换车辆MCU,补偿整车终身质保并赠送6万积分。消费者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无独有偶。2022年1月,消费者颜先生向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其购买的某新能源品牌汽车官方宣称续航为400公里,后来厂家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了“升级”——电池电压由原来的407.5V降为396V,充电速度也显著下降,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只能行驶250公里。颜先生很气愤,花费高续航的价格,买到的车却被“锁电”,只能行驶250公里。
中国消费者协会5月8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动力电池等领域技术的加速融合,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一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故障。如行驶中续航突然断崖式下降,动力电池突发故障断电导致“趴窝”,车辆行驶、充电或静止过程中突发自燃等。二是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锁电”。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为降低电池使用安全风险,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通过远程升级系统对消费者车辆的充电功率、放电功率或电池容量进行限制,导致车辆充电速度下降、动力减弱、续航缩短。三是智能辅助系统相关问题。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主动刹车迟钝、中控黑屏死机、感应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失效等。四是刹车失灵问题。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品牌汽车存在刹车失灵问题,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容量、寿命、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价格和安全性等。相关汽车企业应当加强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低温性能,降低自燃风险,缓解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保障驾驶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车辆在线升级时,要向用户告知升级的目的、内容、升级结果等信息。相关企业不得未经车主同意,在保养或在线升级时进行“锁电”操作。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智能辅助系统的精准度和安全性,降低系统的故障率和失灵率,防止发生重大伤害事故。
记者 郑晓可
后记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近几年来成为一大流行趋势,销量和企业市值也正在大幅度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欢迎指数一路飙升。然而,从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案件以及相关媒体的曝光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乱象丛生,制约了市场健康发展。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实施召回的4万辆车辆中,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超过3.3万辆,其中不乏知名车企的产品。一线企业的产品质量都不能保证全部过关,其他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好消息是,对应的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新版汽车三包规定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均纳入三包退换条款,并增补了售后服务方面的内容,为新能源汽车维权提供了一定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想要健康发展,除了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加强管理规范外,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应该综合考量车企的实力,避免盲目跟风。
打铁还需自身硬,车企也要增强自身能力,打造硬核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存活。
上一篇 : 魔兽怀旧服“硬核模式”正式官宣,玩家只有一条命,死后无法复活!_当前热闻
下一篇 : 最后一页